铁肩担责谋共富 “板房”为舟渡乱村——记泰山区上高大街北上高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吴长青

2025-10-30 厂房升降货梯

产品内容介绍

  北上泰山高,东来紫气绕。”这句撒播在泰城东部的歌谣,现在成了北上高村最鲜活的注脚。谁能想到,这个具有1300户、5189人的古村,20年前曾是负债270万元、团体财物被哄抢的“后进村”。而让它完成从“三乱”到“三强”(班子强、团体强、服务强)蜕变的,正是被乡民称为“板房书记”的吴长青。这位带领村“两委”在临建板房里工作12年,将村团体固定财物开展到10亿元,年收入打破2000万元,乡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,奏响了“楼起、村富、民安”的共同殷实三部曲。吴长青自己被省政府工作厅评为“2023年度齐鲁村庄之星”,被市委评为“优异兵支书”等荣誉称号;北上高村党支部也被省委安排部评为干事创业好班子。

  2005年的北上高村,用“破鼓万人捶”描述毫不为过。团体财物被个人抢占,270万元债款像巨石压在村团体肩头,更严峻的是人心不齐—“干部和大众相互猜疑,水电费都没人交,村团体垫付了400多万元。”老支书赵和富回想。

  时年39岁的吴长青刚从部队复员,在城里做厨师,收入远超村干部。面临谁都不想干的党支部书记,吴长青想自告奋勇试一试。其时,妻子榜首个对立:“村里那烂摊子,躲都躲不及,你去凑什么热烈?”但这位在北京武警总队执役5年、三次受嘉奖的老兵,脑海里总回响着班长的嘱托:“别忘了你是党员,要为家园做奉献。”在党员大会上,他拍着胸脯许诺:“这个书记我来干,不改动村子相貌,我绝不卸职!”

  治乱先治心,治心先治吏。吴长青带领“两委”立下“三不铁律”:班子成员及近亲属不得干涉工程、不得干涉团体财物租借、不得建违背相关规章的修建,这三条铁律一守便是20年。现在,村里一切财物发包都要经第三方评价、揭露对外投标,北上高大街商业房评价920万元,终究,通过竞标以1200万元成交,全程承受大众监督。“‘约法三章’让乡民看到,干部是诚心为团体就事。”村里的副书记崔玉元说。

  最扎手的是回收被抢占的18套回迁房。吴长青带着30名工作人员从最难的一户下手,房主手持扳手砸来,面临要挟,吴长青和村干部一步不退:“咱们背面是王法,是老百姓的嘱托!”仅用一上午,18套房悉数回收,围观大众掌声雷动。紧接着,拖欠的水电费、土地承包费等前史遗留问题逐个破解,村团体当年就完成收支平衡。

  走进北上高村党群服务中心,一组比照相片分外夺目:左面是 2009年旧村改造时,吴长青在漏雨的板房里研讨规划;右边是2022年党群服务中心启用时,他在典礼上致辞的场景。“乡民不回迁,班子不搬迁。”这句许诺让村“两委”在板房里据守12年,夏天炽热如蒸笼,冬季北风灌门缝,却成了乡民心中最坚实的“定心丸”。

  以退为进的土地经。2009年旧村改造时,北上高大街建造需向路旁边腾退15米,有人忧虑影响团体收益。吴长青举行党员大会:“路窄了开展就窄了,宁可团体让点利,也不能让开展之路在北上高变窄。”终究7条城市主干道贯穿全村,近10万平方米商业财物悉数建造在黄金地段。“借路生金”的才智,让北上高村成为团体财物不断增值。

  因地制宜的招商术。引入宝盛酒店时,企业提出停车位少、货梯载重缺乏、职工住宿难等问题,有人主张“换一家”,吴长青却当即决定:“投200万改造!”又拿出团体搁置房产作职工公寓,2023年9月酒店开业,136名乡民经训练后在酒店上岗。这种“先招商再建造”的形式,先后为北上高村引来维也纳酒店、如家精选酒店等12家企业,260余名乡民完成家门口工作,成为团体增收、乡民致富的“源头活水”。

  投入产出的双赢账。团体年收入超2000万元后,吴长青坚持“55% 用于民生”:出资500万元建省级演示幼儿园,晋级泰安市榜首实验学校北校区;130万元改造社区卫生服务站;300万元美化小区、建造文体广场。60岁以上老人年每年发晚年补助3600元,本科生助学金从1000元提至3000元,乡民年增福利3000余元。“物质殷实了,精力也要富。”村里组成秧歌队、太极拳队,2021年新年秧歌队被央视报导;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,8支自愿服务队年开展活动2000人次,富起来的北上高,村风民俗也面目一新。有了大众支撑,村里的事渐渐的变好办。

  在北上高村党群服务中心,“和”文明广场的石雕上刻着吴长青常说的话:“把团体的日子当自家过,把大众当家人。”这句朴素的言语,藏着村子从乱到治的深层逻辑。

  安排强则管理强。182名党员被划分为54个党员中心户,构建“村党支部—网格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”管理体系。平房换成了楼房,本来村里的小组长化身成为网格长,在对立调停、方针宣扬等方面仍旧发挥作用,136名党员和热心大众也自愿担任网格员;疫情期间,党员24小时值守,乡民自动捐物,“党群一条心”成了最硬的防疫墙。

  准则严则习尚正。除了“三不铁律”,村里还实施“三资”全揭露、工程全投标、决议计划全民主的“三全”机制。每年两次铁打不动,村里带着党员和大众代表对村里的团体财物、开展项目逐个观赏,大众心里明亮了,心气也顺了。现在的北上高村,电线%以上。

  开展好意聚。走进乡民王桂兰家,120平方米的回迁房明窗净几,楼下便是智能充电车棚和可视梯控体系。“曾经住土坯房,现在住电梯楼,治病上学都便利,每年还有福利拿,这日子,曾经做梦都不敢想。”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,让北上高乡民看到了迈向更高水平共同殷实的期望。2023年,村团体建立山东铭远实业出资集团,将10万平方米商业财物统筹运营,吴长青又有了新目标:“要延伸产业链,开展飞地经济,让共富路越走越宽。”

  从“板房”到楼房,从负债到富足,北上高村的蜕变再次印证了那句话:火车跑得快,全赖车头带。吴长青这位“板房”书记,用武士的担任、党员的热诚、乡贤的才智,在泰山东麓竖起了一面村庄复兴的鲜红旗号。正如他面临村支部榜首面党旗时所说的:“大众的神往,便是咱们永久的奋斗目标。”这或许便是北上高村走向共同殷实的最深层暗码。(本网记者)